我要做有意義不浪費的設計

2016/10/27Zoe

撰文:Zoe‭  ‬影像提供:Brut Cake

安福路,舊稱「巨潑來斯路」,原來是上海法租界的核心地帶,許多外國人在此居住。如今的安福路保留著眾多老洋房,更因西班牙領事館文化處和上海話劇中心落址於此,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熱愛藝術的文藝青年出沒。這條小街不足1公里長,卻隱藏著許多低調而精緻的異國餐廳和文藝小店,比如梧桐樹蔭下的西班牙式小洋房裡,有家叫「Brut‭ ‬Cake」的店,許多人推門進去買甜點,蛋糕沒找到,反而在展品前挪不動步了。

「我只能說不好意思把你們『騙』進來了。」老闆娘Nicole笑得頗有些得意,「然後我會介紹Brut Cake的概念,告訴他們我們到底是賣什麼的。」

我想製作生活裡可以用的藝術品

Brut為法語,源自19世紀的一個藝術的派別Art Brut(原生藝術),強調原生,粗獷,具有人情,Cake意指幸福,和生活中的一點甜味,也是Nicole喜歡的甜點。

Nicole來自台灣,雖不是出生於藝術家庭,但從小就夢想著要當藝術家,3歲被美術老師表揚,至今唸唸不忘。大學選擇了挑戰創意的廣告系,畢業後一路做到台灣奧美廣告的副業務總監,她卻有些迷茫了。

「再上去也不過就是總監,但我對藝術的渴望卻越來越旺盛,很多事情你現在不嘗試就永遠不會去做。」2005年Nicole隻身去德國,沒有接受正規的美術培訓,而是和一群藝術家在一起創作。回台灣後,Nicole把狹小的台北公寓一部分改造成畫室,白天上班,晚上畫畫。

魚和熊掌想兼得,結果卻越來越氣悶,這時上海奧美的獵頭打來電話,Nicole決定跳出台灣,來上海試試看。

在上海待了一年半後,Nicole結識了台灣導演鄧勇星,鄧導邀請她一起經營梅子畫廊(Plum Gallery)。「你一定要全力投入才能開花結果,不然哪個身份都做不好。」這番話點醒了Nicole,她從廣告業退役,正式投入藝術圈。


梅子畫廊在上海的老弄堂區,有一位老奶奶每天搬把椅子在畫廊門口曬太陽。

「一開始想要當藝術家,覺得比較高大上,後來發現手作能把藝術風格融入人們生活之中,更有意義。」策劃展覽的同時Nicole也在學陶藝,做了些器皿就放在畫廊裡面賣。「你所製作的東西,有人喜歡,買回去之後每一天都會使用,這個跟做純藝術的滿足感很不同。」

就這樣Nicole慢慢摸索出了後來Brut Cake的品牌定位:製作生活裡可以使用的藝術品。

老東西是有靈魂的

Nicole的畫廊開在一個很傳統的上海弄堂區裡,大院子住著一百多戶人家,「他們家裡很小,卻能巧妙地擺下很多東西,沒有錢,傢俱壞了修一修再用。這種創造力來源於生活所需,我很被他們打動。」藝術家大多批判,Nicole想要換個角度為生活而創作。她開始買一些便宜的古董,或者乾脆撿別人丟掉的傢俱,加入自己的設計,請街邊修傢俱的大爺來改造。無心插柳柳成蔭,修完的沙發本來只是擺在畫廊供客人休息,卻深受大家的喜愛,都來問她賣不賣。Nicole用賺的錢再去買舊傢俱,修著修著就做出了表情沙發。


看到被人丟棄的古董傢俱,Nicole如獲至寶。

剛來上海時,她常去古玩市場,看到一家擠滿了一卷卷藍格紋布的小店,像極了小時候武俠劇裡的布莊。經店主解釋了才知道這是江南古布,每一匹都至少有20年的布齡。經常去,老闆慢慢跟她講起了古布的歷史:上海在長江下游,因為土壤適合種棉花,家家戶戶都種植,採了棉花自己捻線,用植物色染。經過媽媽手工紡織,成為女兒的嫁妝。古布歷經72道工藝,製作非常複雜,雖然比較粗糙,但韌性極好,染劑是純天然的,也不會引起過敏。不過古布已經不再生產,所以用一匹少一匹。

這些故事讓初到上海的Nicole聽得入了迷,同時也覺得遺憾,這麼珍貴的東西,大家居然不要了。她開始蒐集江南古布,做布藝產品。「我經常在想,舊時候的女人也是花了好久好久才織好一匹布,交到我手裡,我就有一個使命感,不要浪費前人的勞動力。」


Nicole會親自去古玩市場找古布,笑嘻嘻地把它們拉回來。

但是怎麼讓現代人喜歡粗布呢?創意來自於偶然。有一次Nicole畫了一張很傲慢的臉,打掃畫廊時隨手往沙發上一擱,拖地完轉頭一看卻發現,那個臉很像是沙發的臉,感覺沙發在瞪她。「台灣人認為老的東西是有靈魂的。」Nicole從舊傢俱中看到了不同的面孔,並且嘗試用古布拼貼的方式顯影出她心中的那張臉。有的椅子很挺,看上去很高端,有的扶手彎彎會覺得很落寞。這些古布經過Nicole的手,變成了可愛的動物或者古怪的人像,有時還根據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,給椅子加上一對耳朵。Nicole做的傢俱好多都有一個臉在上面,那就是她看見的靈魂。


盯著這張臉,你覺得椅子在瞪你嗎?

「我覺得有意義的是,我在用大家已經知道的東西,做大家沒有看過的東西,古布也好,舊傢俱也好,給大家一個驚喜:啊這個東西竟然會變成這樣。」

大家都忘了碗盤是土做的

Nicole一直想學陶藝,搬來上海後,特意把房子租在了樂天陶社旁邊,每週六固定去上課。「一開始做出來的東西被大家笑,很像土裡面挖出來的,還有人說,用你做的杯子喝水,嘴都會破。」Nicole對自己玩泥巴的技藝自嘲了一番,隨後正色說:「老師傅們做出來的器皿精美無比,但我希望大家看到的是一個人,用土和水,這些都是地球的資源,做出了這個東西。」


Nicole評價自己早期的陶藝作品:頗有石器時代的風采。

開始學陶藝後她逐漸覺得,人們應該記得,陶瓷來自於這片大地,我們一直在取用地球上的東西。以後每一件手工製作的陶器,Nicole都會保留一塊未上釉的地方,她稱其為「觸覺的橋樑」,讓人們直接感受到泥土的存在。所有的指紋,缺陷也被保留,這種人為的痕跡傳遞出一種溫暖的氣息。

當其他學員都在練習拉胚的時候,Nicole動起了在陶瓷杯上畫畫的念頭,Brut Cake最受歡迎的臉蛋杯就這麼誕生了。拿起毛筆,Nicole腦中就浮現出了許多張臉,自然捲的小男孩,雙馬尾的小女孩,寥寥數筆,一張微笑的臉就落在了杯子上。「用這個杯子就好像生活中有一個伴侶,每天早上用它喝一杯咖啡,你看著他在對你笑,心情就會很好。」她拒絶了肖像訂製,不想浪費生命在臨摹上面。不過客人如果要「對號入座」,她還是覺得很妙,曾經有一對來上海度蜜月的情侶,花了很長時間為對方挑選杯子,結賬時Nicole驚呆了:這畫的不就是他們兩個嗎!

除了陶和布,Nicole還有野心要開發不同地區的傳統工藝。今年Brut Cake開始嘗試扭鐵絲做出不同花式的燈籠,還請在大理的手藝人幫忙開發羊毛氈製品,在保留傳統技藝的同時,給老東西新的生命力,這是Nicole一貫的堅持。

用雙手和內心建立我的簡單生活

Nicole現在的生活剔除了不必要的東西,只剩下了最重要的事情,創作和家庭就是她生活的重心。家中的沙發,椅子等等,有許多物件是自己改造的,最近Brut Cake推出了古布做的帳篷,Nicole就把它拿來給1歲的女兒做臥房。下班後回家陪女兒玩,有空就創作,忙碌但也很簡單。


住在這樣的帳篷裡,彷彿進入到了童話世界。

這種簡單生活的理念也落實在Brut Cake的團隊中。工作間有廚房,大家不僅輪流做飯,還比較誰能用最少的錢做出最多的料理。煮好的料理放在自家燒製的器皿上,拍個照傳到網上和大家分享,「樸素食堂」成了Brut Cake最受歡迎的編外項目之一。

今年是Brut Cake第一次參加簡單生活節,不過Nicole本人和簡單生活節的淵源很早就開始了。8、9年前Nicole還只是廣告公司小職員,因為業主的關係參與了最早的幾屆台北的簡單生活節,當時市集的風潮還沒有在台灣盛行,簡單生活節將好聽的音樂和新鮮的市集結合在一起,讓她覺得非常新奇,也開創了台灣文創的一個新的類別。2016年的上海簡單生活節,Nicole和瑞士的設計師Jonas Merian一起參展,呈現Upcycling(升級再造)風格的居家。Jonas Merian和Nicole一樣,也是到了上海後被這片土地吸引,放棄了原來的工作,改行做設計。餅乾盒做成時鐘,熱水瓶做成電燈,這兩個外來人,突破了功能上的界限,用靈感和設計賦予老物件新的生命。

對Nicole來說,在廣告公司時生活繽紛,因為有很多外界的物質力量來強化,但想要簡單生活,心裡需要有一個非常強大的信念,想要怎麼樣的生活,成為怎麼樣的人。Nicole現在很明確,做有意義不浪費的創作,用正向的方式保護歷史、愛護地球。「我會不斷去做這個事情,這就是簡單的愛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