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把故事印在布上面——印花樂

2017/06/07

2016 年簡單生活節開始的前一天,我在印花樂的攤位前,和準備開始收攤的店員聊了起來。一轉頭,一個白色的身影風風火火衝過來,居然是剛剛帶著媒體巡園結束的李宗盛。他一進來就頗為內行地翻著布料,問:「有沒有有一點厚度的帆布呀?我想給吉他做琴包,做一個系列。」

愣住了的店員 Mindy 從震驚中反應過來,給李宗盛介紹起自家的布。李宗盛說,他一直考慮用比較環保的材料來制作吉他背包,代替塑料殼和真皮,印花布就不錯。


聽說印花樂留守台北的同事,也在辦公室同步尖叫。

見到了偶像,賣東西似乎就沒那麼重要了,店裡的小女生們當場唱起了〈山丘〉,送走李宗盛後,更是拿著手機捂臉尖叫:「真的是李宗盛欸!」

可不到三十秒,李宗盛再一次折了回來,這回他看中了印花樂「台灣八哥」圖案的布,想要買回家做窗簾。一邊挑布,李宗盛一邊用台語和店員閑聊了起來,熟稔親切地就像隔壁鄰居的叔叔。現場一秒變成台灣傳統的街邊布店,鋪子裡彌漫著濃濃的古早味和人情味。

我們創業了

蔡玟卉、沈奕妤、邱瓊玉是嘉義高中美術班的同學,雖然大學不同校,但三個人都選擇了真心熱愛的美術專業。2008 年沈奕妤從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時,和兩位好友跨校舉辦了一個展覽,用絹印的技術,把一系列台灣原生鳥類圖案印在布上,來設計服裝,這個畢展叫做「我們創業了」。

那時候台灣文創產業才剛剛流行開來,這股風潮下,很多扶持創業者的「育成中心」應運而生。畢業展覽結束後,育成中心的人直接問:「你們要不要真的創業?」三個人想了想,直接坦率地回答:「好啊,why not?」憑著年輕的衝勁,她們一畢業就走上了創業的道路,印花樂這個品牌也就此誕生。

沈奕妤在團隊中主要負責設計,她非常喜愛古典的花鳥畫,但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,這種繪畫還是過於「陽春白雪」了。沈奕妤挑選了「台灣八哥」的這個意像,把它的剪影留下來印在布上。

和别的八哥不同,台灣八哥嘴上有一戳毛,印花樂把這個特點完整保留了下來。

創業初期,一個圈內前輩給了她們很重要的提點:「創立品牌,不要做太多,要用一個圖案,不斷出現,不斷曝光,大家才會記得你。」印花樂將「台灣八哥」的圖案不斷排列組合、變化顏色,讓它出現在各個商品上,這群小鳥也慢慢成為印花樂的經典圖案。

「台灣人會以為,八哥不是很多嗎?路上就一堆啊。但其實那些都是外來物種。」在外來物種大量繁殖和掠奪棲息地後,真正的台灣八哥已經很少見了,就如同台灣的絹印手藝,在機器時代的洪流下,掙扎著生存。「我們希望用文創的方式,把台灣八哥保存下來。」

把台灣好的文化帶出去

印花樂直營店所在的台北大稻埕曾經是一個港口,清末年間海上貿易往來頻繁,大稻埕逐漸成為北台灣的商業中心。那時台灣不產棉花也沒有紡織業,進口布料從港口運入,在大稻埕的永樂一帶就近販賣,逐步形成了頗具規模的永樂市場。

曾經打造台灣 1960 年代經濟奇跡的紡織業和印刷業,到如今已日漸凋零,更不要說做手工絹印的老師傅。「我們就是靠口耳相傳的方式來找,那些師傅也不會上網宣傳自己。」印花樂就以永樂市場為中心,剝洋蔥似的一層層去找,通過布店老板,找到裁縫,通過裁縫,找到做絹印的師傅,挨家挨戶登門拜訪。

印花樂大稻埕店

好不容易找到他們時,有些師傅卻不想做了。累了,沒錢賺,孩子不願意學……因為生活,他們不得不妥協。「我們把訂單發給他,就有生意了。他又把兒子找回來,兒子也願意一起經營,算是把這個技藝傳承下來了吧。」說到這兒,印花樂的店員 Mindy 笑得格外開心。

除了尋訪老的手工藝人,印花樂也會特地把訂單交給一些小型印刷廠和紡織廠。還會找一些弱勢族群,比如離異、喪偶的婦女,請他們來做縫紉或者印花。

「蠻幸運的是,我們創業初期,還有很多人開始成立文創品牌,大家一起努力把台灣好的文化帶出去。」她們用溫柔的力量實踐著寶島的文化復興。

留住光陰的味道

最早以台灣原生鳥類做印花圖案時,沈奕妤翻看了許多百科全書,發現每找到一種生物,書上都寫著「瀕臨絕種」或「已絕種」。「在我還沒有意識到,它原來和我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時候,這個物種就要消失了。」這樣的感悟,讓她開始關注生活周遭快要消失的美。

「我們想,要不要再走遠一點,做生活的創作,總在電腦前是不對的。」2013 年,她們策劃了一段「材質之旅」,三個好友開車環島旅行,走訪了許多偏僻角落。在花蓮,看到滿山滿谷的金針花;在台東,走訪了原住民電光部落;在宜蘭,稻田和稻草人給她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。一路走一路拍,這裡不乏被人淡忘或正在消失的尋常物件。回台北後,她們在田園城市出版社的地下室舉辦了一個展覽,取名為「尋常裝飾的不尋常之美」。

燒金桶上的菱形圖案、塑料袋上的大紅花、水桶上的圓形花紋,她們用這些再庶民不過的圖案,以布為媒介,讓大家重新認識到生活中的美。

印花樂的另一款經典圖案「玻璃海棠」,也是那時候出來的。早在上世紀五、六十年代,台灣大部分玻璃都由台灣玻璃公司生產,家家戶戶都用它來做窗戶。十字紋、鑽石紋、海棠紋……這些老式毛玻璃的壓花圖案,保護了房內的隱私,也裝飾了窗外的風景。它活在一代人的童年裡,尋常到被人忽視,但台灣玻璃公司已經不再生產這種玻璃,隨著老房子的拆遷,碎一塊少一塊。就像在印花樂網站上寫的:「光線穿透玻璃花窗所投下的淡淡光影,如今看來充滿光陰的味道。」

許多老房子的毛玻璃都有這種海棠花紋,但創作者已無法考證了。

「我們用這些元素做成印花布料,再做成各式各樣的商品,讓這些圖案留在我們的生活之中。」經過那次展覽後,這些「尋常裝飾」也成為印花樂的經典圖案。

「美」的門檻沒有那麼高

「我們特地帶了布料來上海。買一塊回去不一定要縫紉,攤開來鋪在桌上,或者包什麼東西都很好看。」在印花樂看來,「美」的門檻沒有那麼高,只要多一點的心思,「美」可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最近的地方。

「布是最常見的,最貼近人的東西,你的衣服,你睡覺的寢具,都是布做的。當我們把故事印在布上面,做成不同商品,它就可以把這個故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傳達出去。」

印花樂每年都會推出一個主題企劃,上面都是她們想和大家分享的故事。去年主題是山,台灣多山,印花樂希望大家去山中健行;今年則是海,布上印著漁船、魚群,想要喚起大家對海洋的關懷。

最能體現用布說故事的,還要屬這款餐墊賣。餐墊上印著滷肉飯、臭豆腐、芒果冰、珍珠奶茶等許多具有代表性的台灣小吃,還附上一副南投產的筷子和勺子。「我們以這樣的方式,把台灣人的記憶,或者外地人對台灣的印象放進餐墊。客人把它帶回家,打開來的時候,就能回想起在地的美味。」印花樂還貼心地給每個小吃標注了英文,有的遊客初來乍到,買了這個餐墊還可以當作美食指南。

毫無疑問,這款餐墊成了遊客最愛的伴手禮。

他們 2016 年成立了品牌「印花塾」,教大家用不同的技法印東西,除絹印外,還請外面的老師教授刺繡、編織。

「很多人早就忘了親手創造美麗事物的感覺。周末找個時間,發揮自己的創作,可以把壓力釋放出來。今天有什麼材料就做什麼事情,不要忘記你的生活是可以很美的。」

 

你有多久沒這樣做手工了?

這是印花樂第二次來上海簡單生活節參展來,一面讓大陸消費者認識她們,一面也探索著大陸客人的口味。「上海簡單生活節的消費者比較重視商品的機能和外觀,今年才推出的電腦包就賣得非常好。產品推陳出新,也會吸引他們一再購買。」

對印花樂來說,一件物品,好用也要耐看,真心喜歡才會長久。長久之後,這塊承載別人故事的布,也將印上你自己的故事。

無論在哪,印花樂都吸引到了許多的忠實粉絲。

撰文:琉球 圖片提供:印花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