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告訴世人說,那裡面藏有金子。

2016/10/27甜菜

撰文:甜菜 影像提供:爆炸毛頭與油炸朱利

金工,就是金屬工藝,廣義上幾乎包含了所有以金屬為主要素材的創作

2005 年,學習金屬工藝出身的洪佩琦和曹婷婷想走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路。她們從大學開始 7 年同窗,當時一起學習金工的同學,畢業之後有的進入企業甘當螺絲釘,有的留校當老師,有的成為純藝術家,絕大多數都因為沒有發表的平台,陸續停止了自己的創作。

「我們那時候就在想,可不可以有一個方式,不用犧牲金工,又真的能夠維生,還可以讓別人認識到我們的作品。」她們各自向家裡借了 50 萬,開始了創業之路。

為了擺脫人們以往對金工首飾的既定印象,最初為工作室起名時,兩人就決定乾脆取一個「你想也想不到會是什麼」的名字。Bomb Metal & Fry Jewelry,直接音譯 Metal 為「毛頭」,Jewelry 為「朱利」,讓人們從名字開始,就做好準備與她們的作品相遇。

我們的創作其實是一種記錄

BMFJ 位於台北赤峰街,房子整體呈長方形,陳列室在前面,後面就是工作室。在這條街道上曾經有著興盛的打鐵業,這與現代金工藝術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有趣的呼應。「在店裡工作的時候,你會很明確地知道什麼樣的作品比較好賣,但是一進入工作的狀態,你就會不小心忘記了。因為我們很忙碌,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東西,是一種慰藉。 」

不過如今,這些傳統產業正逐漸被商業氣息濃厚的小店所取代,這種城市的變遷,也時常成為婷婷和佩琦創作的主題。「有些創作是關起來的,比較像修煉。我們兩個比較喜歡把作品當成是一種記錄。有時候是記錄我們自己,有時候是記錄這座城市。」



2012 年起,她們與金工藝術家合作推出了「軸系列」的主題首飾,赤峰街上一串汽車維修店門口擺放的各式零件,她們將獨特的街區風貌融合進了創作當中,「現在到處都在不斷地都市更新,這座繁華城市正在新與舊之中更疊,假設有一天全變樣了,大家再也看不到了我們眼中的赤峰街了。創作,絕對有足夠的能量來體現城市的生息。」

開店是在慢慢培養知己

走進 BMFJ 工作室,你很容易發現店面的陳列設計與其他首飾店的不同之處:每件作品都有非常充分的展示空間,有些作品旁邊,還用心地寫有解說詞,告訴你這件首飾的材質和製作背後的故事。婷婷解釋說,「我們希望作品有呼吸的空間。不同的作者之間,不同系列跳轉之間,也能讓看的人也有一個喘息的機會。」



這個小小的空間每年都會舉辦 3、4 次藝術展覽。展品擺放在首飾之中,人們可以用很輕鬆的方式去觀看。原本只是路過的行人或是來買首飾的朋友,增加了許多與這些有趣的展覽品不期而遇的機會,「有一種在慢慢培養知己的感覺。」

在婷婷印象的中,最深刻的是有一年的耳飾展,她們邀請了幾位風格迥異的藝術家來參展。在 BMFJ,藝術家可以直接與觀眾接觸,傾聽他們對作品的看法。有一位藝術家由此獲得靈感,將整個空間想像成一個接受訊息的大耳朵,創作了 3 件作品。

材質和想像力

金工最棒的地方就是,不管你學到什麼程度,永遠有新的材料,新的技術。而除了這些學習以外,自己玩出來的材質又是一種,所以視野是非常重要的。

在策展的過程中,她們有時會推薦年輕的金工藝術家的設計,而有時則會帶大家去認識一些國外大師級的作品。後者常常會挑戰市場上對首飾的一些既定的印象

3 年前,她們邀請了一位日本知名工藝家 Michihiro Sato,他尤其以紙珠寶的創作聞名。Sato 先生曾在日本,丹麥和德國學習金工,有著非常深厚的技藝功底,作品將金屬與紙完美地結合在一起,每一片紙上都刷有特殊膠漆,內外防潮。所有用來製作首飾的紙,都是書或是電話簿的內頁,文字本身的美感以及相互之間的排列組合,賦予紙珠寶獨特的魅力。



但是在台北如此潮濕的地方,有誰會去佩戴這些價值 1 萬 5 到 2 萬台幣的「紙珠寶」,有誰願意支付如此高的價格來購買「回收紙」 ?「剛開始我們也很好奇台北的朋友們接受度如何。我們只是想告訴大家,首飾你有這麼多的選擇,而不是只有那一種。沒想到全部賣完了」。


Michihiro 在爆炸毛頭與油炸朱利展覽現場

爆炸毛頭與油炸朱利成立的 11 年來,最大的挑戰便是通過各種方式,去重塑和培養消費者新的價值觀念,這需要時間。有一些首飾,原材料成本較為低廉,但是燒製過程極其費工,技術與時間成本都很高,於是售價上也會略微偏高,剛開始消費者接受起來並不容易。

出生於瑞士的 Otto Künzli 是佩琦跟婷婷非常敬仰的金工藝術家。他最知名的代表作品就是黑色的橡膠手環,中間隆起一個球型的部分,他告訴世人說,那裡面藏有金子,那麼,你選擇相信嗎?這樣的作品所帶來的啟發遠遠超出了首飾這個物件本身,就像Michihiro Sato的紙珠寶一樣,不斷拓寬著人們對於事物的認知與價值的判斷

我終於畢業拿到第一份薪水,可以買你家的東西了

最開始,BMFJ 設想的消費族群是設計師和設計愛好者。經過多年培養之後,這個族群一直在不斷地擴大,連高中生都成為品牌的擁躉。這是最讓她們感到驚喜的,「比如說 10 個高中生,他們會一起存錢,買一件首飾送給朋友。我們也常常聽到客人說,我終於畢業拿到第一份薪水,可以買你家的東西了。」這在 11 年前幾乎是不可以想像的,「所以我們一直覺得,消費者是可以培養的。你今天可能不消費,但是我把我最好的東西提供給你,我相信,未來的力量應該是大的。 」

另外一群未曾預料到的客戶是那些 50 歲上下的「老文青」。價格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。「可能在為過去的自己購買的。」未能擁有的,或是曾經擁有過的首飾,往往與個人記憶有著很深的情感連接

關於客人的話題,婷婷一聊就停不下來,「其實我的客人的品味很奇怪,很多元。我有的時候走在路上看到怪人,就會好想衝上去遞名片!你一定會是我的客人」

深海裡的小小爆炸聲

與 11 年前不同,現在許多台北學校開始加設教授金工的學系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到了這個領域當中。而其中也有人曾是 BMFJ 的粉絲,受到了她們作品的啟發而選擇了金工這一條路。婷婷和佩琦沒想到自己無形之中能帶來這種改變

這也間接促使她們在 2013 年開始製作發行刊物《爆炸家新聞報》,希望能為金工愛好者帶來更多正面的影響,「談談那些『微小而重要的事情』」 。刊物一年發行 6 期,推薦台灣當地作者,關注國際金工藝術,挖掘在地文化故事,「期待在島嶼的深海裡撥彈出一波波小小的、小小的爆炸聲」。



然而,談及創辦《爆炸家新聞報》的初衷,實際上更多是出於她們自己內心的需求。「我們覺得有必要用文字留下一些什麼,讓我們心裡面那個金工的樣子更清晰,不被混淆。現在台灣金工是一個比較混亂的狀態,有點搞不清楚那些作品是 DIY,還是金工,還是設計,還是藝術。我們的態度是:不需要去區分,參與的人越多,它會慢慢去蕪存菁,然後也許就會有一個自己的樣貌出來」

第三個五年

今年是爆炸毛頭與油炸朱利第二次參加上海簡單生活節,也是工作室的第三個「五年計劃 」的開端。每五年,婷婷和佩琦都會為工作室制定一個小目標。而在這第三個五年,她們想要做的,就是讓雕塑作為家飾品「入侵 」到人們的家中

「雕塑的主題是不是一定要那麼抽象?能不能從一個大家容易有共鳴的東西開始?所以我們先做了這件花的雕塑作品。這做起來其實不容易,家飾品比起首飾體積大,實用度不高,但是我們想創造一個這樣的新的商品。」

這件花雕塑作品在上海簡單生活節的現場獲得了很熱烈的反饋,買走它的,就是上海簡單生活節的花藝師。



「我們是默默地用作品交了很多朋友,這是我們最幸福的事。 」她們這麼說。